2025-08-02 |
8月1日,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正式生效。香港金融管理局已于近日发布《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》等系列配套指引(以下简称“指引”),明确了发行人牌照申请门槛,包括财务条件、人员资质、储备资产、托管赎回要求、司法管辖、过渡期安排等。
证券时报记者独家获悉,中国银行(香港)、渣打银行(香港)等香港特区发钞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主体,无论是出于自身发展需要,还是顺应监管推动,大概率会率先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。此外,中资银行、沙盒测试企业、大型央国企以及拥有支付牌照的互联网大厂都跃跃欲试。
而证券公司在初期将更多承担稳定币的交易、托管、融资、咨询等业务,并提供传统资产代币化相关的数字资产配置服务。目前,已有44家券商等机构升级了虚拟资产交易牌照,相比6月末新增了3家。
发钞行有望率先申请牌照
上述指引的出台,意味着香港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申请窗口正式开启。按照指引要求,已做好充分准备且希望尽早获得批准的机构,应在9月30日之前提交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申请。
此前,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,在初始阶段,最多只会批出数个稳定币牌照。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分析,首批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的数量可能是个位数,不排除只有2~3张。
从申请门槛来看,香港的三大发钞行最有可能率先申请并获批。“中国银行(香港)、渣打银行(香港)等香港发钞行是不可或缺的主体。尤其是中资银行,无论是出于自身发展需要,还是顺应监管推动,都会率先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。”一位多年深耕跨境交易的知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。
目前,香港特区实行独特的货币发行制度,纸币主要由三家商业银行代理发行,根据联系汇率制度以美元储备为支撑发行。这三家发钞行分别是中国银行(香港)、渣打银行(香港)和汇丰银行。考虑到稳定币锚定法定货币,储备资产需全额支持,即稳定币需以1:1比例储备法币资产,并托管在银行等合规机构,银行的角色不可缺少。
需要注意的是,截至记者发稿时,香港金管局尚未发放任何稳定币牌照。按照香港的监管要求,原有的稳定币发行人需在3个月过渡期内申请牌照,未提交申请的发行人将于2025年11月1日进入结业期。
发牌重点考虑应用场景
记者获悉,首批稳定币牌照角逐激烈,目前除了香港特区三大发钞行,中资银行、沙盒测试企业、大型央国企以及拥有支付牌照的互联网大厂都跃跃欲试。
“首次发牌会很谨慎,稳定币的应用场景是发牌的重要考量,此外监管还要考虑申请人可持续经营能力。”一位支付领域上市公司高管认为。
多位受访机构人士分析,稳定币的应用场景可能包括:一是数字资产交易,二是全球贸易中的跨境支付,三是传统资产代币化。
据上述高管介绍,从区域视角观察,法定稳定币的应用场景存在差异。以欧美地区为例,稳定币主要应用于金融领域,例如比特币现货转链下ETF、货币基金上链、去中心化金融链上资产抵押等。